1.列寧聽貝多芬
《竊聽風暴》(別人的生活),今年度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真的很特別。一夜成名的導演,東諾士馬克,是個初出茅廬的人,只有三十三歲。得獎的作品,是個啼聲初試的作品,他的第一部劇情長片。而且,他不只是導演,劇本也出自他的手。從構思到完成,整整九年。
九年前,東諾士馬克還是個慕尼黑電影學院的學生,有一天在家中發呆,聽貝多芬的《熱情奏鳴曲》,突然想到列寧當年是怎麼談這個奏鳴曲的:
沒有比《熱情奏鳴曲》更美的音樂了,驚人、超尋常的音樂!它總讓我像幼稚的孩子一樣由衷地覺得自豪──怎麼人類可以創造出這樣奇蹟似的樂曲。
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6)
- Mar 30 Fri 2007 22:02
你是有選擇的,龍應台
- Feb 21 Wed 2007 14:13
新開張第一日,大年初四的家中。
剛剛整理完小乖乖的家,也餵飽了小魚兒
一切皆美好。
喉痛不再發作,漸入佳境真好!!
- Sep 18 Mon 2006 22:56
行萬里路.....209 祁皓翎
但我是選擇了行萬里路來豐富我的人生 充實我的心靈
看著不同花樣的景色 不論是都市的霓虹燈 或是山間中的水色
只要踏出去了 從人到景色或是到萬物 必定充滿著我們學習的東西
- Sep 09 Sat 2006 21:43
讀〈遠離桃花源〉有感
首先,我得承認我很佩服這北一女學生的勇氣,也很肯定你獨立思考的特點。當下在報紙上看到這一篇文章,篇名的確是很吸引人─〈遠離桃花源〉,我眼睛的目光也不由自主的從未讀完的文章飄移過去;滿懷著期待,卻在閱讀完之後,落空了,文章中嚴厲的批判與挑釁,也促成了我為此文的動機。
文中,開宗明義的提,做大官與做小官的區別,一個一直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小官也有小官的理想與抱負,為何非得要做大官呢?我是一個平凡的高中生,我也擁有我自己廣大的理想呀!只是礙於這社會普遍的功利、升學潮流不得伸張而已!而國父也告訴我們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不是嗎?所以關於她的論點實在不為我所接受。
我贊成他文中的一個觀點,「老師在台上講得口沫橫飛,不管誰寫的、哪一篇,只要是課本的選文,就通通都是絕世大好文章,作者也往往被美化成千古難尋的大聖大賢。」的確是這樣,有時候真的會覺得,某某篇文章根本不如課本、老師講得那樣的好、那樣的偉大,我們的教育便是不斷的灌輸與填鴨「就是這樣」、「沒有別的答案」,久而久之大家也都習慣了這種模式,習慣真的是很可怕的!而〈遠離桃花源〉作者的寫作觀點也是以她以往「習慣」的筆墨、「習慣」的觀念來作文,雖然如此,「桃花源記」這一課,我還是給予很高的評價。我第一次接觸到桃花源記之時,我便墬入了陶淵明那想像的理想國中,也許你是一個從小生活在大都市的孩子,每天面對外在的喧囂生活,習慣成自然;也許你從小一路走來,平步青雲,沒有遭遇到令你棘手的挫敗,那你自然不能體會陶淵明的感受,也才會戲稱他為「逃」淵明。
桃花源記一文中,多少可以見到老莊思想的蛛絲馬跡,以你這個儒家思想盤根錯節的觀點來解釋,也就只是「消極避世」、「不負責任」吧!
- May 18 Thu 2006 18:53
水 滸 傳 人 物 評 論 < 二 >
小李廣的神來一箭 10334
讀了三分之二的水滸傳之後,我發現自己喜歡的人物不是林沖、不是宋江,不是這些「大腕」,是花榮。他給我的感覺很像遊俠,危急的時候用他再適合也不過了,打祝家莊時,因為有紅燈作暗號,致使祝家莊的人可以順利圍捕山泊軍,這時候也是靠花榮將它射下來的,這種感覺就像咱們國軍在與日本抗戰時聽到美軍向日本投擲原子彈一樣,有種壓力解除的興奮感,而花榮就像美軍一樣在這場戰史上留下了英姿煥發的一筆記錄,我們不會忘記美國的戰功就如同山泊軍不會忘了是誰保住了他們的性命。
- May 17 Wed 2006 22:15
水 滸 傳 人 物 評 論 佳 作
及時雨?? 103 05 呂明潔
宋江會被稱作「及時雨」,是因為他平時就樂於幫助一些有難的人,但我卻覺得似乎不要淋
到這陣雨比較好。前有秦明,後有朱仝,我可不認為他們是出於自願而上梁山,根本是宋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