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又蒼涼的手勢──我看張愛玲
台南區。私立德光女中。一年級。黃琳中
書名: 美麗又蒼涼的手勢──我看張愛玲
作者: 費勇
出版: 雅痞風采 2003
一●相關書訊
「我覺得一切的繁華熱鬧都已成為過去,我沒有份了……」
因此,張愛玲沉浸於自己的寫作天地中,將她的孤寂與荒涼,藉著筆一字字的寫出,那些遙遠的記憶啊,又活跳跳地出現在眼前。
張愛玲,這個夏志清教授口中所說的:「今日中國最優秀、最重要的作家。」除了擁有絕佳的文字功力外外,她一生所經歷的貴族沒落的血統,以及少女時代所受到的孤寂,以致她的作品中,充滿濃濃的「荒涼」況味。於是,無關政治,她寫人、寫事、寫景,都展現精細緻微的女性作家的功力,她的影響經歷半個世界不衰,緊扣著不同時間、空間的中國人的心。
本書以一個讀者的角度去看這位現代中國人難以忘懷的作家,有心的你,歡迎你一起來開門共賞!
二●內容摘錄:下列文字摘自《美麗又蒼涼的手勢──我看張愛玲》
時裝的日新月異並不表現活潑的精神與新穎的思想。恰巧相反,它可以代表呆滯;由於其他活動範圍的失敗,所有創造力都流入衣服的區域裡去。在政治混亂期間,人們沒有能力改良她們的生活情況。他們只能夠創造他們貼身的環境──那就是衣服。我們個人往往生活在個人的衣服裡。(p.57)
三●我的觀點
《美麗又蒼涼的手勢》,是作者給張愛玲下的一段評語。張愛玲,一個活在清末與民國間動亂的女子,然而戰爭的動亂,造就了另一個全新的張愛玲。
華麗的文字,背後隱藏著一絲絲蒼涼,輕輕的、淡淡的,不著痕跡地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中,留下名字,走入歷史。最終墓碑上寫道:「全然不是這樣子的。」
矛盾的人性、人性的自私、出軌的感情,交織出張愛玲筆下的世界,蒼涼、蒼涼與蒼涼,在華麗的文字也抵不過那淡淡的蒼涼。她的蒼涼,有一半來自她的家庭背景,與平常人家相較之下,張愛玲的家庭背景,顯的特殊多了,她的身上流著中國末代貴族的血液,留著那位中堂大人──李鴻章的血液,還有晚清名臣張佩綸御史的血液。如此華貴的千金大小姐,已被新時代稱謂為「遺老」、「遺少」,不得不夾雜在民國混亂的戰亂之中。加上敗家子的父親,貪婪、淫亂的個性,導致張愛玲的母親在她四歲時,受不了而遠渡重洋去了法國。她父親則是乾脆將姨太太接進家裡。
父母的自私,讓張愛玲提早洞悉了人性中殘忍的面貌,《對照記》中,張愛玲如此描述她的父親:「我父親一輩子繞室吟哦,背誦如流,滔滔不絕,一氣到底,末了拖長腔一唱歎地作結。沉默著走了沒一兩丈遠,又開始背誦另一篇。聽不出事古文、時文還是奏褶,但是似乎沒有重複的。我聽了覺得心酸,因為毫無用處。」。張愛玲成長的年代,是晚清最後一代貴族衰敗的年代,她親身體驗到父母兩家世家貴族的沒落與就時代的瓦解,貴族在自己的小小「國中之國」中,陰暗的揮霍著祖先的光榮與錢財,張愛玲的父親繼承了許多的遺產,但由於本性的敗家,短短的十年間,財產化為烏有。
至於張愛玲的母親,對張愛玲而言,永遠是個遼遠神秘的母親,她終究只是個「母親」。一九三八年,張愛玲逃出了家中,永永遠遠的離開了她的父親,逃到了那盼望許久的母親懷裡,然而,長期的分離造成了母女間廣大的壕溝,跨越不過去,張愛玲描述她的母親,終究是用一種淡淡的描寫,她從容貌描述、動作、聲音、服裝顏色、環境,張愛玲曾道說,唯一遺傳母親的就是喜愛湖藍色這點,那情緒上的微妙變化,似乎又帶點悲傷。
張愛玲描寫的手法,我最喜歡的就是顏色,與隱喻。顏色,從她的作品看出,張愛玲最喜歡的顏色應該不外乎藍、綠、黑、青、灰,她常用這幾種顏色,其他當然也有其他顏色,但也都是暗色,例如暗紅色,張愛玲非常討厭暗紅色,因為當她中學時期,她的父親總是喚她穿她後母的衣服,後母的衣服非常的舊老,原本的酒紅色,也已變成牛肉碎肉的暗紅色,這也是張愛玲個性上自卑的原因。隱喻,她給讀者許多思考的空間,例如白玫瑰與紅玫瑰中,「濺了點肥皂沫子在振保的手臂上。他不肯擦掉它,由它自己乾了,那一塊皮膚便有了緊縮的感覺,像是有張嘴輕輕吸著他似的。」她暗示了一種內心的慾望,給讀者無限想像,回蕩在她的文字故事中。我,享受其中。
張愛玲在文學史上並不算是最重要的作家,但張愛玲永遠是張愛玲,美麗又蒼涼的手勢,創造了白話文學史的一大傳奇,她-就是張愛玲。
四●討論議題
如果今天張愛玲不是生長在如此這般的環境下,不是出生在沒落的貴族家中,不是生長在民國初年,是否她的寫作還是會如此的蒼涼?是否還會有如此的張愛玲?
- Dec 16 Fri 2005 23:48
讀書心得範例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