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試上高峰窺皓月,偶開天眼覷紅塵,可憐身是眼中人!
—摘自王國維〈浣溪沙〉

開車走北宜公路,是春末時節陽光燦爛的天氣,雪白的油桐花滿山滿谷怒放著,樹林頂端盡是叢生新綠。待停車抬頭看白雲藍天時,一片巴掌大的黃葉輕輕飄下,悄悄落在眼前,萬物生氣勃發,獨它憔悴,彷彿和大鳴大放的春光唱起反調。

那一片孤葉,使我忽然想起一九二七年六月在頤和園投昆明湖自盡的王國維。

王國維,在他的學術地位如日中天時,選擇一種最寂寞的姿勢,無人可以理解的方式,一種無言的抗議,抗議什麼呢?抗議流言誹謗?還是世事無常?還是時代嬗變?或是抗議自己的憂鬱性格?

他生於清光緒三年(一八七七年),他的一生有些傳奇,但並不是什麼美麗的傳奇。四歲喪母又體弱多病,自小他對人生便不樂觀。生於舊時代的王國維是個天才,好學不倦,十六歲考上秀才,二十一歲在上海報社當校對,以一首「讀史詩」得到學者羅振玉的賞識。不久他在亦師亦友的羅振玉資助下赴日留學,讀的是東京物理學校;因病歸國後的他愛上哲學,更著迷於叔本華的悲觀主義,但跟所有想從哲學尋找人生出口的人一樣,苦讀之下,不只沒有了解人生,反而陷入更繁瑣的苦悶。他發現自己想當哲學家則太感性,想當詩人則太理性。自己寫了近百首詞之後轉往文學研究投注心力,寫了《紅樓夢研究》《人間詞話》等作品。

對西方哲學而言,他太中國;對中國文學,他又太西方。

辛亥革命後,他在日本住了四年,以他的聰明才智,轉而研究京都大學的出土文物,得心應手,在經學和甲骨文方面的研究都很出色。矛盾的是,他的《王靜安文集》因為激進被滿清政府列為禁書,再度回國後,他卻以「海內碩學之士」擔任遜位的皇帝溥儀的文學侍從官。

何其反時勢而行!已經是民國了,他作的偏是清朝的官。沒多久,軍閥紛立,溥儀被趕出皇宮,在胡適的推薦下擔任教職。五十歲那年自盡,眾人驚愕,身上帶著一封給第三個兒子的遺書:「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世變,義無再辱。」

世變是指什麼呢?有人說是為了殉清。其實此時清亡已久,王國維對政治並無興趣,也不算滿清遺老,大可不必賠上一條命。也有人說,是因為他與恩師羅振玉三十年交情破裂:他的長子王潛明娶了羅振玉的女兒,長子病故,羅振玉將女兒帶回,又因早年債務糾紛有了嫌隙。也有人說當時的報紙戲擬了一份北伐軍閥進北京後要逮捕的名單,王國維名列其中,時代的紛紛擾擾使他滋生恐懼。也有人說他是為傳統文化的崩落深感痛苦而殉難的。

無論如何,王國維從來不是個樂觀的人,除了書,無一事讓他開心,他曾說:

「余平生惟與書冊為伍,故最愛而最難捨去者,亦唯此耳。」

唯一捨不得的,只有書了。個性決定性格,性格決定行為,行為決定命運。命運的悲劇,其實是個性的悲劇。以現代說法而言,他應該是個憂鬱症患者。他自己寫過「人間孤憤最難平,消得幾回潮落又潮生」,無論如何,在潮起潮落間結束他飽讀詩書的一生,是他最後的選擇。

我固然尊敬王國維的文學造詣,但他選擇在一個頤和園的人工湖自盡這件事,還是讓我感覺像個黑色笑話。王氏投湖,跟他向來崇拜屈原應該是有關係的。然而,王氏必然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也是個不會游泳的書生。那個湖對會游泳的人來說,只是稍微大一點的泳池嘛。這和屈原自沈於汨羅江,氣勢上實在差很多……唉!

在王國維所有的作品中,《人間詞話》無疑是最大眾也最重要的一部,它是詞論,也是優美的文學作品。姑且不論你贊不贊成他的觀點,讀《人間詞話》,至少可以認識歷代詞人的佳句菁華。他典雅的文詞,帶領我們慢慢走進一座美麗豐富的詞的博物館。

《人間詞話》手稿共一百二十七則,王國維自己選了較滿意的六十四則發表,他的詞論菁華多在這六十四則中。從《人間詞話》,我們可以看出他的品味,他的風格,他的性情。

王國維矛盾的心情總在憂鬱與驕傲中擺盪不安,在《人間詞話》未刊稿中,他甚至稱讚自己的詞開詞家未有之境,沒把自誇的話真正刊出來,大概也是一種自知之明吧!

讀《人間詞話》時,我十五歲,第一次拿起這本薄薄的書,是在宜蘭往台北的火車上,平快車搖搖晃晃,離家的路總是辛酸而漫長,無意間買的一本小書其實是一把鑰匙,我發現了詞的美,這也發現古文學的壯觀。

第二次讀《人間詞話》時,我已經在唸台大中研所了,法律系畢業直接上中文研究所的我,怕自己「血統不純」被同學恥笑,每日在台大文學院圖書館中坐困書城,少年時覺得難解的文言文,在此時已能行雲流水的迅速翻閱。我發現自己對詩詞的基本認識大多來自《人間詞話》。
然而,遺憾的是,現在到書店卻找不到幾本跟古文學有關的書。

如果以前也有暢銷書排行榜的話,《人間詞話》,有很長一段時間長踞排行榜上呢!在《未央歌》的那個大時代裡,如果你說你喜歡古典文學,卻沒唸過《人間詞話》,鐵定會笑掉人家大牙。(而如今可能連《未央歌》都快成了「古典文學」……)我為了一點點私心、一點點偏愛,不忍心讓《人間詞話》在茫茫書海中如失行孤雁,江湖寥落,無家可歸,所以,我重新用白話文將它簡述了一遍,希望也有人能夠從中領會詞的意境和古典文學的美感。
不過是一點癡心罷了!

王國維是個有創意的詞論者,《人間詞話》中最有名的句子,就是他拿詞來比喻「古今成大事的人必得此三種境界」的說法:
第一種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再來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最後是「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捧讀《人間詞話》的人,一定會愛上這「三種人生境界」的說法;曾經很疑惑而孤獨,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然後又經過了吃力而辛苦的過程,終於發現了安身立命之處。
有人拿這三種境界來描述自己尋找愛情的癡心經歷,費了好多力氣,後來發現真正適合自己的人,並不是千求萬求、求不到的那個,而是無意間出現在眼前的另一個。
拿來說愛情,也深得人心。這便是詞的朦朧之美。

王國維一生恨多樂少,但寫《人間詞話》時,他應是快樂的,看他字裡行間多麼意氣風發,敏感如你,應能不時會心一笑。
這雖然不是一本談「作文技巧」的書,但對於「怎樣把文章寫得有風格」,看完《人間詞話》,也可以為你增加七年功力。這是我說的,信不信由你。
我的許多詩詞記憶,都來自於王國維《人間詞話》的提醒,他所點出的佳句,確實也都是動人的名句。擁有這些優美的句子,你的心靈與氣質,豈能不光采亮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ll007 的頭像
    ell007

    ell007,小花的家

    ell0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