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你最想在這個書房閱讀什麼書? 
A:我喜歡在這裏讀小說,那種15 x 21公分,最好還是用粗糙的回收紙印成的小說。因為讀小說是進入一個虛幻的世界,像這種簡單的空間,最適合做為進入另一次元的跳板。
雜誌就不適合在書房讀。因為開本太大、內容又比較輕鬆,所以不適合正襟危座地看。我喜歡躺在沙發上看雜誌,星期六的下午,右手拿著雜誌、左手被溜進落地窗的陽光偷襲,那是一種美好的感覺

Q:除了閱讀,還想在這兒做些什麼事?
A:講電話。因為書房是想法和靈感飄浮的地方,那些剛剛讀過的想法,像游絲般飄在空氣中。走進書房,可以聞到一種「ideas」的芬芳。跟你打賭,跟廁所的味道就是不一樣。在這裏講電話,我覺得腦筋動得比較快、口才變得比較好、感受對方情感的能力特別強。我覺得房間是有靈性的。書房,就是適合ideas的交流。

Q:這個理想書房是有輪子的,最想把它搬去哪裡?
A:淡水河上。我一直覺得「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的意境很美,也喜歡韓德爾的「水上音樂」。我覺得在水上,人的思緒就像波動的水一樣,變得特別靈敏。在水上閱讀,是一大享受。
 
Q:閱讀對你而言最大的樂趣在於?
A:閱讀就跟聊天一樣,差別是不吵、你未必認識作者,要提前離開時不會不好意思。所以閱讀的樂趣,就像在聊天中聽到某人不可思議的奇遇一樣,是發現一種你還沒想到的生活方式。我現在在看一本書,是專門講醋的,厚厚一本跟聖經一樣。沒看前哪會知道,世上有這麼多醋,做法更不相同。我們大部分的人都只能過一個人生,甚至一個人生都過得七折八扣的。閱讀,讓我們藉虛擬的方式過了好多人生

Q:通常在什麼空間什麼狀況下閱讀?
A:我其實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閱讀,特別喜歡在公共場所閱讀,像捷運月台、大樓門口的台階上、餐廳、甚至在會議試室中等人時。書這麼多,要多讀,閱讀的「儀式性」就必須減少。也就是不能一定要坐在某處、有某種氣氛才能讀書。我把閱讀當吃零食,什麼都吃,而且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可以吃,也隨時可以停下來。對於艱澀的書也是如此,一次看兩頁,少量多餐,就不會因噎廢食。
閱讀對我而言是一種再隨意不過的反射動作

Q:你現在正在閱讀哪一本書?
A:我正在看電影「非關男孩」的原著小說作者的一本《31首歌》(18 x 11公分、回收紙,正是我的最愛)。這本散文集講的是作者生命中最有感覺的流行歌曲,他描述那些歌怎麼樣影響了他的生活。我覺得這本書的概念很棒。大部份的人的人生,不是用年份畫分,而是用流行文化畫分的。你大概不記得初戀是哪一年,甚至可能不記得初戀對象的優點,但你永遠記得,你帶她去看電影「異形」的感覺。當她在電影院中被嚇得尖叫,靠在你的懷抱中,你真感激世上有恐怖片。

Q:你最想推薦大家閱讀的是哪些書?
A:當然是《蛋白質女孩》囉!哈哈,開玩笑的。我不敢開書單,我這輩子收到的書單,從來沒有看完過。而且,每個人是如此不同,很難說某一本書是每個人都必讀的。
與其推薦一本書,讓我來推薦一種讀書的態度。那就是:把一本書從頭到尾看完。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算過,你擁有的書,跟你真正從頭到尾看完的書,比例是多少?10:1?100:1?把這個問題問得再大一點,你追過的情人,跟你真正從頭到尾愛過的,比例是多少?
從頭到尾看完一本書,你可以完整地了解作者的想法,縱使是一本爛書,你也才能知道為什麼是爛書,爛在哪裏,藉此自我警惕。在發覺手中是一本爛書時堅忍地撐下去,跟感情出了問題時想辦法解決一樣,是一種美德。一走了之太容易了。但我們若對所有的書、所有的人都抱著一走了之的態度,我們的人生很難有深刻的經驗。

Q:你最難忘的閱讀經驗?
A:1996年,我在紐約飛佛羅里達州的飛機上,看到一名華人女子在讀我的書。我沒有打擾她,只是靜靜地觀察她,看她笑、看她皺眉、看她睡著。我閱讀一名閱讀了我的書的陌生讀者,才恍然大悟:原來我的書還可以寫得更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ll0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